开国大典的那天,天公格外作美,上午还是阴雨连绵,下午竟然放了晴,金色阳光从云间洒落。大典在下午3点开始,当毛泽东、朱德等国家领导人出现在城楼上时,广场上爆发出了一片欢呼声和呐喊声。茅以升也在城楼观礼台人群之列,他站在毛主席的侧后方,向广场上投去目光。在《义勇军进行曲》和礼炮声中,第一面五星红旗缓缓升起。礼炮声刚落,少先队员放飞的5000多只和平鸽冲向蓝天,天安门广场上,人人屏住呼吸,目光聚焦同一个方向。城楼中央,毛主席走到麦克风前,庄严地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天安门广场陷入了一片欢腾……
开国大典请柬
当夙愿一夕成真,茅以升却哽咽着说不出一句话来,幸福和喜悦的泪水止不住地流下来,打湿了胸前的红绸观礼标带。这一场盛会持续到下午6点,但群众自发游行的欢呼声却直到深夜依然络绎不绝。回到家中,茅以升怎么也无法入睡,他索性披衣而起,小心翼翼地捧出观礼请柬,珍而重之地把信笺展开,用木板压平整,端详良久才将其装入册子。
茅以升的部分出席证
从这天起,茅以升养成了一个特别的习惯,每当受邀出席各种政治或外事活动,茅以升都会把文艺晚会和宴会的请柬(甚至还附有菜单)、会议通知、出席凭证保留下来。茅以升当时住在北京东单裱褙胡同,他从胡同口的一家文具店买来彩色纸,裁成同等大小,装订起来,把通知、请柬和证件按年月为序,一页一页地贴得整整齐齐。茅以升的大女儿茅于美给册子起名叫《盛世存柬》,茅以升觉得这个名字起得很好,提起毛笔在封面题签条上写下了这四个大字。
盛世存柬外观图
光阴如梭,当已经泛黄的开国大典请柬和许多其他请柬一起跨越时空出现在我们眼前时,强烈的时代冲击感扑面而来,我们不仅切身感受到了茅以升对于党和国家的拳拳赤子之心,更体会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是如何以至诚至真的平常心与党外人士交心交情,树立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携手前行的光辉典范。这本茅以升亲手装订的册子,古色古香,别具一格,现今保存在位于江苏省镇江市的茅以升纪念馆。我们从这本珍贵的册子中摘取了两片鸿羽,作为我们投向那个波澜壮阔时代的匆匆一瞥。
请参加第一席
1950年的最后一天,茅以升接到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办公厅的来信,信函内是一纸粉色请柬,上面邀请他参加1951年元旦下午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的新年团拜和聚餐。请帖简洁扼要,但文末一行小字却引起了茅以升的注意:“请参加第一席”。短短的几个字让茅以升欣喜若狂,他知道,这意味着很有希望能和崇敬的毛主席同坐一桌。宴会前的时间变得格外漫长,幸而期盼没有落空,茅以升和教育部部长马叙伦及各大学校长一道,被安排与毛主席同桌。入座前,周总理向毛主席介绍茅以升,主席听说茅以升姓“茅”后,风趣地表示,“那我们是本家哪”。
1951年新年团拜酒会请柬
毛主席亲切温暖的话语消除了大家的拘谨,在交谈中,茅以升大胆提出了自己的愿望,希望主席能为交通大学(茅以升时任北方交通大学校长)校名题字。毛主席笑着点头答应,还自谦地表示:“字写得不好,为清华题的字还有人有意见”。茅以升代表全校师生向毛主席表达了感谢,激动到几乎说不出话来。尽管日理万机,但毛主席没有忘记自己的许诺,就在宴会结束后不久,毛主席果然亲笔题下“北方交通大学”六个字,并安排人员送至交通大学。
总理的41次落款
这一册珍藏,还为我们揭示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不为人熟知的历史细节——由周总理署名的41份国宴请柬,它们不仅见证了国家的重要时刻,更映射出周总理深厚的国家情怀与卓越的领袖魅力。茅以升将参加的国家重大招待会请柬保存了下来,其中署周总理名字的国宴请柬有41份,而未署总理名字的仅有10份。这些署名请柬既有国庆周年庆典、国际劳动节酒会等重大节庆活动,也不乏接待国际政要的重大外事场合。
部分周恩来署名的招待会请柬
茅以升为这些请柬精心制作了手绘表格,详细记录了这些请柬的年月与场合,并在旁边附上了注记,其中有“以上招待会凡有总理署名的请柬,均由总理亲自主持并祝酒”“以下总理未署名的请帖,我尚保留”等语,情凝笔端,语短情长。
茅以升对周总理有着亦师亦友的深厚感情,茅以升在笔记中回忆和周总理的第一次见面,那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前夕的招待会上,茅以升与周总理的初次见面便如同旧友重逢,亲切而自然。入席后周总理和茅以升讨论旧中国反动统治下的教育和交通问题,周恩来敏锐的思路和渊博的知识让茅以升惊叹不已;对于茅以升谈话时不时流露的一些旧时期用语,如国立大学和国有铁路等,总理没有指责他,而是以人民大学和人民铁路逐一纠正。周总理推心置腹、以诚待人的态度,让茅以升等党外人士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与尊重。
在《盛世存柬》中,还有更多的宝藏值得我们挖掘和珍视。茅以升先生的这份特别收藏,引领我们穿越历史的长廊,得以窥见那段光辉岁月中的点点滴滴,感受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革命家独特的领袖风范与人格魅力,堪为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同舟共济、携手同行的典范写照和历史注脚。